这些层出不穷的中医减肥方法是否靠谱?
《黄帝内经》中将肥胖人分为“膏、脂、肉”三种类型,这也是医学史上最早的肥胖症分类法。《景岳全书》“何以肥人反多气虚?……肥人者,柔胜于刚,阴胜于阳,且肉与血成,总皆阴类,故肥人多有气虚证。”《临证指南医案》“湿从内生者必其人高粱酒醴过度,或嗜饮茶汤太多,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腻之物,其人色白而肥,肌肉柔软…… ”中医认为肥胖与脾(胃)、肾、肺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而气血失调、卫气失常、三焦元气不足导致水湿、痰浊、膏脂等壅盛于体内,则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肥胖证型包括:阴阳平和型、胃肠实热型、脾虚湿阻型、肺脾气虚型、肝郁气滞型、脾肾阳虚型和肝肾阴虚型。
其实,中医手段的确可以达到减肥目的,而且是安全的。不过正规减肥治疗前,首先要明确病人的肥胖类型。如果是疾病引起的病理性肥胖,要以治疗原发性疾病为主;如果是单纯性肥胖,才会选择减肥治疗。
目前,正规中医治疗肥胖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针灸、埋线、中药调理等方法。如果需要,还是要去正规医院治疗,一定要认准医师资质!
什么是肥胖
一、诊断标准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当进食热量超过人体消耗量而以脂肪形式贮存于体内,致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身高cm-105)公斤数的20%或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大于25~29.9者为超体重,≥30.0称为肥胖。
一般来说,超过标准体重的10%,称为超重;超过标准体重20%的则称为肥胖。肥胖又根据超过标准体重的程度,分为轻度肥胖,即超过标准体重的20%;中度肥胖,即超过标准体重的30%;重度肥胖,即超过标准体重的50%。
三、标准体重
成人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
北方人理想体重(kg)=(身高(cm)-150)×0.6+50
南方人理想体重(kg)=(身高(cm)-150)×0.6+40
四、肥胖度测定
肥胖度=((实测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
计算值±10%为正常范围;
>10%为超重;>20%为肥胖;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100%为病态肥胖。
五、肥胖的诱因
1.遗传与环境因素;
2.物质代谢与内分泌功能改变;
3.能量摄入过多而消耗减少;
4.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多与肥大;
5.神经精神因素;
6.生活及饮食习惯;
六、肥胖的原因
1.热量摄入过多(营养过剩);
2.能量消耗过少;
3. 酶的失调;
4.神经-内分泌紊乱;
5.遗传因素;
6.饮食习惯与嗜好因素;
7.性别、年龄及职业因素;
性别:一般女性肥胖者多于男性肥胖者。
年龄:一般肥胖者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31~41岁之间是肥胖的高发年龄段。
职业:脑力劳动者肥胖发生率比体力劳动者高;城市居民肥胖发生率比农民高;
体力消耗少、工作不太紧张职业者肥胖人较多
8.妊娠因素;
9.各种疾病等所致;
10.情绪对食欲的影响;
11.社会环境的影响;
12.体力活动突降性肥胖;
13.疾病后营养过度性肥胖(如肝炎后);
14.药物引起的肥胖:如皮质激素类(氢化可的松等)、抗精神病类药、避孕药等。
七、女性肥胖的特殊类型
1.束带状肥胖(脂肪堆积在背部、下腹部、髋部、臀部及大腿处,类似肥胖生殖无能综合症患者的体型)
2.大粗隆型肥胖(脂肪主要分布于股骨大转子区域及乳房、腹部、阴阜处,大多数见于更年期之后)
3.下肢型肥胖(脂肪主要分布于髋部至踝部,有时局限于腿部及踝部)
4.上肢型肥胖(脂肪主要分布于背部、臀部、乳房、颈项和颜面区域)
5.臀部肥胖(脂肪主要堆积于臀部,形成臀部特别肥大,多有遗传性。有的合并乳房脂肪堆积,形成巨乳症)。
八、中医减肥原理
1.发汗
这是针对肺失宣降、表实无汗制定的法则,通过发汗解表的渠道让体内瘀积的水湿得以宣泄而起到减肥的作用
2.祛湿
这是针对脾阳不足、水湿不运制定的法则,通过健运脾阳、促进气化的渠道让体内瘀积的水湿得以化除而起到减肥的作用。
3.化痰
这是针对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聚而生痰制定的法则,通过健脾除湿、化痰通络的渠道让体内的痰湿浊脂得以消除而起到减肥的作用。
4.利尿
这是针对肺肾气虚或脾肾阳虚不能正常排出小便、身肿肥胖制定的法则,通过温补脾肾之阳、补益肺肾之气的渠道让尿液能顺利排出而起到减肥的作用。
5.通便
这是针对胃肠实热或气阴两虚不能正常排出大便、身重肥胖制定的法则,通过清泻胃肠实热、滋养肾阴、润肠通便的渠道让大便能正常排出而起到轻身减肥的作用。
中医治疗手段
方法一:针灸
选择之前,必须先确定自己为了“治病”还是“变美”。
体针减肥是指通过针刺十四经腧穴和经外奇穴,实行减肥的方法。具有整体治疗、适应证广、有效不宜反弹、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经济安全等优势。因此,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减肥方法。耳针减肥是指通过刺激耳部某些穴位,实施减肥的方法。耳穴减肥无痛苦,且疗效较好。现代医学认为耳廓神经血管最为丰富,特别是在耳甲腔、三角窝,刺激该处的神经有调整机体平衡作用。尤其是刺激迷走神经,可影响消化系统和胰岛素的功能,抑制食欲达到减肥的目的。埋线减肥法是一种将羊肠线等异体蛋白组织埋置于穴位内,通过这种异体蛋白组织对穴位产生的持久而柔和的生理物理和生化刺激来达到减肥作用的一种方法。它能集穴位封闭效应、针刺效应、刺血疗法、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效应、埋针效应及组织疗法等多种效应于一体而发挥复合性减肥治疗作用。
方法二:埋线
埋线有两种形式,早期会把某些小药丸粘在皮肤表面,对穴位形成微弱而持续的按摩刺激,也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少量药物,起到治疗作用。不过这个方法的效果并不好而且很不方面,现在用得非常少了。还有一种埋穴。
穴位埋线减肥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不同的症状,不同的肥胖机制,进行合理有效的辨证选穴,在相应的穴位埋入蛋白质线(以线代针),来达到“健脾益气、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气血”的作用,从而调整了患者的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
穴位埋线一方面抑制了患者亢进的食欲,同时也抑制了患者亢进的胃肠消化吸收,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入。另一方面它可以刺激患者迟钝的自主神经(交感神经),使其功能活跃,增加能量消耗,促进体内脂肪分解。所以穴位埋线减掉的是人体的脂肪而不是水分,并能保证减肥过程中人体的健康和精力的旺盛,且反弹率极低,这是穴位埋线减肥的最大优点。
这些层出不穷的中医减肥方法是否靠谱?
《黄帝内经》中将肥胖人分为“膏、脂、肉”三种类型,这也是医学史上最早的肥胖症分类法。《景岳全书》“何以肥人反多气虚?……肥人者,柔胜于刚,阴胜于阳,且肉与血成,总皆阴类,故肥人多有气虚证。”《临证指南医案》“湿从内生者必其人高粱酒醴过度,或嗜饮茶汤太多,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腻之物,其人色白而肥,肌肉柔软…… ”中医认为肥胖与脾(胃)、肾、肺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而气血失调、卫气失常、三焦元气不足导致水湿、痰浊、膏脂等壅盛于体内,则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肥胖证型包括:阴阳平和型、胃肠实热型、脾虚湿阻型、肺脾气虚型、肝郁气滞型、脾肾阳虚型和肝肾阴虚型。
其实,中医手段的确可以达到减肥目的,而且是安全的。不过正规减肥治疗前,首先要明确病人的肥胖类型。如果是疾病引起的病理性肥胖,要以治疗原发性疾病为主;如果是单纯性肥胖,才会选择减肥治疗。
目前,正规中医治疗肥胖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针灸、埋线、中药调理等方法。如果需要,还是要去正规医院治疗,一定要认准医师资质!
什么是肥胖
一、诊断标准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当进食热量超过人体消耗量而以脂肪形式贮存于体内,致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身高cm-105)公斤数的20%或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大于25~29.9者为超体重,≥30.0称为肥胖。
一般来说,超过标准体重的10%,称为超重;超过标准体重20%的则称为肥胖。肥胖又根据超过标准体重的程度,分为轻度肥胖,即超过标准体重的20%;中度肥胖,即超过标准体重的30%;重度肥胖,即超过标准体重的50%。
三、标准体重
成人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
北方人理想体重(kg)=(身高(cm)-150)×0.6+50
南方人理想体重(kg)=(身高(cm)-150)×0.6+40
四、肥胖度测定
肥胖度=((实测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
计算值±10%为正常范围;
>10%为超重;>20%为肥胖;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100%为病态肥胖。
五、肥胖的诱因
1.遗传与环境因素;
2.物质代谢与内分泌功能改变;
3.能量摄入过多而消耗减少;
4.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多与肥大;
5.神经精神因素;
6.生活及饮食习惯;
六、肥胖的原因
1.热量摄入过多(营养过剩);
2.能量消耗过少;
3. 酶的失调;
4.神经-内分泌紊乱;
5.遗传因素;
6.饮食习惯与嗜好因素;
7.性别、年龄及职业因素;
性别:一般女性肥胖者多于男性肥胖者。
年龄:一般肥胖者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31~41岁之间是肥胖的高发年龄段。
职业:脑力劳动者肥胖发生率比体力劳动者高;城市居民肥胖发生率比农民高;
体力消耗少、工作不太紧张职业者肥胖人较多
8.妊娠因素;
9.各种疾病等所致;
10.情绪对食欲的影响;
11.社会环境的影响;
12.体力活动突降性肥胖;
13.疾病后营养过度性肥胖(如肝炎后);
14.药物引起的肥胖:如皮质激素类(氢化可的松等)、抗精神病类药、避孕药等。
七、女性肥胖的特殊类型
1.束带状肥胖(脂肪堆积在背部、下腹部、髋部、臀部及大腿处,类似肥胖生殖无能综合症患者的体型)
2.大粗隆型肥胖(脂肪主要分布于股骨大转子区域及乳房、腹部、阴阜处,大多数见于更年期之后)
3.下肢型肥胖(脂肪主要分布于髋部至踝部,有时局限于腿部及踝部)
4.上肢型肥胖(脂肪主要分布于背部、臀部、乳房、颈项和颜面区域)
5.臀部肥胖(脂肪主要堆积于臀部,形成臀部特别肥大,多有遗传性。有的合并乳房脂肪堆积,形成巨乳症)。
八、中医减肥原理
1.发汗
这是针对肺失宣降、表实无汗制定的法则,通过发汗解表的渠道让体内瘀积的水湿得以宣泄而起到减肥的作用
2.祛湿
这是针对脾阳不足、水湿不运制定的法则,通过健运脾阳、促进气化的渠道让体内瘀积的水湿得以化除而起到减肥的作用。
3.化痰
这是针对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聚而生痰制定的法则,通过健脾除湿、化痰通络的渠道让体内的痰湿浊脂得以消除而起到减肥的作用。
4.利尿
这是针对肺肾气虚或脾肾阳虚不能正常排出小便、身肿肥胖制定的法则,通过温补脾肾之阳、补益肺肾之气的渠道让尿液能顺利排出而起到减肥的作用。
5.通便
这是针对胃肠实热或气阴两虚不能正常排出大便、身重肥胖制定的法则,通过清泻胃肠实热、滋养肾阴、润肠通便的渠道让大便能正常排出而起到轻身减肥的作用。
中医治疗手段
方法一:针灸
选择之前,必须先确定自己为了“治病”还是“变美”。
体针减肥是指通过针刺十四经腧穴和经外奇穴,实行减肥的方法。具有整体治疗、适应证广、有效不宜反弹、操作简便、易于掌握、经济安全等优势。因此,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减肥方法。耳针减肥是指通过刺激耳部某些穴位,实施减肥的方法。耳穴减肥无痛苦,且疗效较好。现代医学认为耳廓神经血管最为丰富,特别是在耳甲腔、三角窝,刺激该处的神经有调整机体平衡作用。尤其是刺激迷走神经,可影响消化系统和胰岛素的功能,抑制食欲达到减肥的目的。埋线减肥法是一种将羊肠线等异体蛋白组织埋置于穴位内,通过这种异体蛋白组织对穴位产生的持久而柔和的生理物理和生化刺激来达到减肥作用的一种方法。它能集穴位封闭效应、针刺效应、刺血疗法、机体组织损伤的后作用效应、埋针效应及组织疗法等多种效应于一体而发挥复合性减肥治疗作用。
方法二:埋线
埋线有两种形式,早期会把某些小药丸粘在皮肤表面,对穴位形成微弱而持续的按摩刺激,也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少量药物,起到治疗作用。不过这个方法的效果并不好而且很不方面,现在用得非常少了。还有一种埋穴。
穴位埋线减肥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不同的症状,不同的肥胖机制,进行合理有效的辨证选穴,在相应的穴位埋入蛋白质线(以线代针),来达到“健脾益气、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气血”的作用,从而调整了患者的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
穴位埋线一方面抑制了患者亢进的食欲,同时也抑制了患者亢进的胃肠消化吸收,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入。另一方面它可以刺激患者迟钝的自主神经(交感神经),使其功能活跃,增加能量消耗,促进体内脂肪分解。所以穴位埋线减掉的是人体的脂肪而不是水分,并能保证减肥过程中人体的健康和精力的旺盛,且反弹率极低,这是穴位埋线减肥的最大优点。